5.3.6.2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与控制器之间的通讯中断时,显示装置应在100s内发出故障声、光信号。
5.3.6.3 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联动控制信号、反馈信号时,显示装置应在10s内显示报警或启动设备对应的建筑位置、建筑平面图,在建筑平面图上指示报警或启动设备的物理位置、报警或启动设备的地址注释信息、记录报警或启动时间,且显示的信息应与控制器的显示信息一致。
5.3.6.4 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监管报警信号、屏蔽信号、故障信号时,显示装置应在100s内显示设备对应的建筑位置、建筑平面图,在建筑平面图上指示设备的物理位置、设备的地址注释信息、记录报警时间,且显示的信息应与控制器的显示信息一致。
5.3.6.5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记录火灾报警触发器件的报警时间、地址注释信息及复位操作信息。
5.3.6.6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记录受控设备的类型、启动时间、反馈信息、地址注释信息。
5.3.6.7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记录各消防设备的动态信息,并能记录制造商、产品有效期等信息。
5.3.6.8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记录值班及操作人员的代码、产品维护保养的内容和时间、系统程序的进入和退出时间。
5.3.6.9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在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的各输入信号撤除后,显示装置应能对显示器工作状态复位,恢复正常显示状态。
5.3.7 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
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的自检功能、报警功能、消音和复位功能、主备电源自动转换功能等,应符合GB 16808的要求。
5.3.8 电气火灾监控设备
5.3.8.1 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后,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应在10s内发出监控报警声、光信号,并记录报警时间,并应显示发出报警信号部件的地址注释信息。
5.3.8.2 监控设备与现场部件之间的连线断路和短路时,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应在100s内发出故障声、光信号,显示故障部件的地址注释信息。
5.3.8.3 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应能对指示灯、显示器和音响器件进行功能自检。
5.3.8.4 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应根据不同的使用对象设置不同的操作级别。
5.3.8.5 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应能对监控设备的报警状态复位,清除监控设备的声、光报警信号。
5.3.9 火灾警报器
5.3.9.1 火灾声警报器声警报的声压级应符合GB 50166的规定,带有语音提示功能的声警报器应能清晰播报语音信息。
5.3.9.2 在正常环境光线下,火灾光警报器的光信号在警报器生产企业声称的最大设置间距处应清晰可见。
5.3.10 消防专用电话
5.3.10.1 消防专用电话网络应为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消防控制室应设置有消防专用电话总机,消防电话分机应能以直通方式呼叫。
5.3.10.2 消防控制室应能接收消防电话分机的呼叫。
5.3.10.3 通话音质应清晰。
5.3.10.4 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企业消防站等处应设置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
5.4 消防应急广播系统
5.4.1 扩音机
5.4.1.1 仪表、指示灯显示应正常,开关和控制按钮(键)动作应灵活。
5.4.1.2 播放功能应正常。
5.4.2 扬声器
扬声器的外观应完好,音质应清晰。
5.4.3 系统功能
5.4.3.1 应能用话筒播音。
5.4.3.2 在火灾报警后,应能按设定的控制程序自动启动消防应急广播和火灾警报装置,消防应急广播应和火灾声光警报器交替工作,火灾声光警报器单次的工作持续时间宜为8s~20s,扬声器单次广播时间宜为10s~30s。
5.4.3.3 消防应急广播与普通广播或背景音乐广播合用时,应具有强制切入消防应急广播的功能。
5.4.3.4 播音区域应正确,音质应清晰,声压级应符合GB50166的规定。
5.5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5.5.1 灯具
5.5.1.1 系统应急启动后,照明灯具和标志灯具的工作状态应正常,标志灯具的指示方向应和疏散方向一致。
5.5.1.2 系统应急启动后,灯具在蓄电池电源供电时的持续工作时间应符合GB51309的规定。
5.5.1.3 建筑设置照明灯的部位或场所疏散路径地面水平最低照度应符合GB51309的规定。
5.5.1.4 火灾状态下,灯具光源应急点亮、熄灭的响应时间应符合GB51309的规定。
5.5.2 应急照明控制器
应急照明控制器的自检功能、操作级别、主备电源的自动转换功能、故障报警功能、消音功能、一键检查功能应满足GB17945的规定。
5.5.3 应急照明集中电源
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的操作级别、故障报警功能、消音功能、电源分配输出功能、集中控制型集中电源转换手动测试功能、集中控制型集中电源通信故障连锁控制功能、集中控制型集中电源灯具应急状态保持功能应满足GB 17945的规定。
5.5.4 应急照明配电箱
应急照明配电箱的主电源分配输出功能、集中控制型应急照明配电箱主电源输出关断测试功能、集中控制型应急照明配电箱通信故障连锁控制功能、集中控制型应急照明配电箱灯具应急状态保持功能应满足GB 17945的规定。
5.5.5 集中控制型系统应急启动功能
5.5.5.1 系统的自动应急启动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急照明控制器发出系统自动应急启动信号,显示启动时间。
b)系统内所有的非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应急点亮、持续型灯具的光源应由节电点亮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灯具光源应急点亮的响应时间符合5.5.1.4的规定。
c)A型集中电源、A型应急照明配电箱保持主电源输出;切断集中电源的主电源,集中电源自动转入蓄电池电源输出。
d)B型集中电源转入蓄电池电源输出、B型应急照明配电箱切断主电源输出。
5.5.5.2 需要借用相邻防火分区疏散的防火分区中标志灯指示状态的改变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急照明控制器发出控制标志灯指示状态改变的启动信号,显示启动时间。
b)该防火分区内,按不可借用相邻防火分区疏散工况条件对应的疏散指示方案,需要变换指示方向的方向标志灯改变箭头指示方向,通向被借用防火分区入口的出口标志灯的“出口指示标志”的光源应熄灭、“禁止入内”指示标志的光源应急点亮;灯具改变指示状态的响应时间符合5.5.1.4的规定。
c)该防火分区内其他标志灯的工作状态保持不变。
5.5.5.3 需要采用不同疏散预案的交通隧道、地铁隧道、地铁站台和站厅等场所中标志灯指示状态的改变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急照明控制器发出控制标志灯指示状态改变的启动信号,显示启动时间。
b)该区域内,按照对应的疏散指示方案需要变换指示方向的方向标志灯改变箭头指示方向,通向需要关闭的疏散出口处设置的出口标志灯“出口指示标志”的光源熄灭、“禁止入内”指示标志的光源应急点亮;灯具改变指示状态的响应时间符合5.5.1.4的规定。
c)该区域内其他标志灯的工作状态应保持不变。
5.5.5.4 系统的手动应急启动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急照明控制器发出手动应急启动信号,显示启动时间;
b)系统内所有的非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急点亮、持续型灯具的光源由节电点亮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
c)集中电源转入蓄电池电源输出,应急照明配电箱切断主电源的输出;
d)照明灯设置部位地面水平最低照度符合5.5.1.3的规定;
e)灯具点亮的持续工作时间符合5.5.1.2的规定。
5.5.6 非集中控制型系统应急启动功能
5.5.6.1 系统的自动应急启动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灯具采用集中电源供电时,集中电源应转入蓄电池电源输出,其所配接的所有非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急点亮、持续型灯具的光源由节电点亮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灯具光源应急点亮的响应时间符合5.5.1.4的规定;
b)灯具采用自带蓄电池供电时,应急照明配电箱切断主电源输出,其所配接的所有非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急点亮、持续型灯具的光源由节电点亮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灯具光源应急点亮的响应时间符合5.5.1.4的规定。
5.5.6.2 系统的手动应急启动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灯具采用集中电源供电时,手动操作集中电源的应急启动控制按钮,集中电源转入蓄电池电源输出,其所配接的所有非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急点亮、持续型灯具的光源由节电点亮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
b)灯具采用自带蓄电池供电时,手动操作应急照明配电箱的应急启动控制按钮,应急照明配电箱切断主电源输出,其所配接的所有非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急点亮、持续型灯具的光源由节电点亮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
c)照明灯设置部位地面水平最低照度符合5.5.1.3的规定;
d)灯具应急点亮的持续工作时间符合5.5.1.2的规定。
5.6 消防给水设施
5.6.1 消防水池
5.6.1.1 水池的水位及保证消防用水不被他用的设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5.6.1.2 补水设施应正常并符合设计要求。
5.6.1.3 对于严寒和寒冷地区,消防水池和管道的防冻措施应完好并符合设计要求。
5.6.1.4 就地水位显示装置、消防控制中心或值班室等地点设置的显示消防水池水位的装置应正常,同时应有最高和最低报警水位。
5.6.2 消防水箱
5.6.2.1 水箱的水位及保证消防用水不被他用的设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5.6.2.2 消防出水管上的止回阀应能严密关闭并处于正常工作位置。
5.6.2.3 对于严寒和寒冷地区,消防水箱和管道的防冻措施应完好并符合设计要求。
5.6.2.4 水箱的补水管道及其设置位置和其他补水设施,应正常并符合设计要求。
5.6.2.5 就地水位显示装置、消防控制中心或值班室等地点设置的显示消防水箱水位的装置应正常,同时应有最高和最低报警水位。
5.6.2.6 在屋顶露天设置的高位消防水箱,水箱的人孔及进出口水管阀门的保护措施应完好。
5.6.2.7 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储水箱在进、出水口或控制阀前设置的过滤装置应正常并符合设计要求。
5.6.3 消防水泵
5.6.3.1 泵体上应有永久性的铭牌,且内容完整、清晰,水泵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5.6.3.2 水泵进出口阀门、软接头、偏心变径管等组件的位置、方向、顺序等应正确。
5.6.3.3 水泵的进出口阀门应处于常开位置,标志牌的标示应准确、清晰。
5.6.3.4 水泵上的压力表、试水阀及防超压装置等均应正常,且无损坏、锈蚀等现象。
5.6.3.5 水泵启动后应能正常运行,并能向消防控制设备正确反馈水泵状态的信号。
5.6.3.6 采用流量计和压力表测试消防水泵的性能,水泵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5.6.3.7 主用泵和备用泵的切换应正常,以备用电源切换方式启动消防水泵时,消防水泵应在1min内投入正常运行,以备用泵切换方式启动消防水泵时,消防水泵应在2min内投入正常运行。
5.6.4 稳压泵及气压水罐
5.6.4.1 稳压泵和气压水罐应有标明所属系统名称和编号的标志,且内容完整、准确、清晰。
5.6.4.2 稳压泵和气压水罐的进出口阀门应处于常开位置,标志牌应正确、准确、清晰。
5.6.4.3 气压水罐的工作压力应正常,储水容积应满足设计要求。
5.6.4.4 稳压泵的启动和运行应正常;每小时的启、停次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启、停泵压力应符合设定值;压力表显示应正常。
5.6.5 消防水泵控制柜
5.6.5.1 控制柜上应有注明所属系统名称及编号的标志,且内容完整、准确、清晰。
5.6.5.2 现场应能通过按钮启、停每台水泵,且按钮、指示灯及仪表的安装位置正确,外观和显示等正常;现场的应急机械启泵装置应能正常启泵。
5.6.5.3 消防水泵控制柜应有双电源供电,应处于自动状态,指示灯显示正常。
5.6.5.4 主用泵与备用泵应能手动切换;当主用泵不能正常投入运行时,应能自动切换并能在设计要求时间内启动备用泵。
5.6.6 水泵接合器
5.6.6.1 水泵接合器上或其附近明显位置,应有注明所属供水系统、供水范围及额定压力的标志牌,且内容完整、准确、清晰。
5.6.6.2 控制阀应处于常开位置,且能灵活启、闭;止回阀的安装方向应正确,止回阀应能严密关闭。
5.6.6.3 水泵接合器的位置应便于消防车安全供水,与消防水池或室外消火栓的距离宜为15m~40m。
5.6.6.4 对于严寒和寒冷地区,水泵接合器的防冻措施应完好并符合设计要求。
5.6.6.5 水泵接合器应进行充水试验,且供水最不利点的压力、流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5.7 消火栓系统
5.7.1 室内消火栓系统
5.7.1.1 消火栓箱的组件应齐全,箱门应能灵活开、关,开启角度应符合要求;箱体外应有明显标志或区别色。
5.7.1.2 消火栓的阀门应能灵活启、闭,且无泄漏,栓口的位置应便于连接水带,栓口的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墙面垂直,栓口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应便于操作且宜为1.1m。
5.7.1.3 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5.7.1.4 消火栓开启后,消防水泵应能自动启动,流量开关和(或)压力开关的反馈信号应正常,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5.7.1.5 消火栓的供水管道及其标志色应完好,管道连接及阀门应无锈蚀和漏水现象。
5.7.2 消火栓按钮
5.7.2.1 外观应完好,有透明罩保护。需要击碎保护罩启动的,应配击碎工具。
5.7.2.2 接入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消火栓按钮应能发出报警信号,对于干式消火栓系统,触发时应能启动快速启闭装置。
5.7.2.3 当按钮手动复位时,确认灯应能随之复位。
5.7.3 室外消火栓系统
5.7.3.1 消火栓组件应齐全、完好,阀门应能灵活启、闭。
5.7.3.2 地下式消火栓应有明显标志,井内应无积水。
5.7.3.3 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5.7.3.4 对于严寒和寒冷地区,其防冻措施应完好并符合设计要求。
5.8 消防炮和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
5.8.1 消防炮
5.8.1.1 控制阀应能灵活启、闭。
5.8.1.2 应能灵活进行回转与仰俯操作,操作角度应符合设定值,定位机构应可靠。
5.8.1.3 触发启泵按钮应能自动启动消防水泵,且消防炮的出水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5.8.2 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
5.8.2.1 在现场手动控制箱和系统控制主机上应能对灭火装置、自动控制阀及消防水泵进行正常操作,灭火装置的俯仰和水平回转应灵活可靠,并满足使用功能,自动控制阀的启闭及反馈信号应正常,消防水泵的启动及反馈信号应正常。
5.8.2.2 在自动控制状态下,系统探测到火灾后,应自动启动相应的灭火装置瞄准火源、启动消防水泵、打开相应的自动控制阀,并启动声、光警报器及火灾现场视频监控,自动控制阀、水流指示器、消防水泵的反馈信号应正常。
5.9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水喷雾灭火系统
5.9.1 一般要求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水喷雾灭火系统应设置在自动控制状态。检测前,应查看系统的控制方式和联动程序。
5.9.2 报警阀组
5.9.2.1 应有注明系统名称和保护区域的标志牌,且内容正确、清晰,压力表显示应符合设定值。
5.9.2.2 控制阀应处于全部开启状态,手轮应有锁具固定,启、闭标志应明显;采用信号阀时,阀的动作反馈信号应正确。
5.9.2.3 报警阀等组件应灵敏、可靠;压力开关动作时,应能自动启动消防水泵并向消防控制设备提供反馈信号;地面上设置的排水设施应能有效排水。
5.9.2.4 干式报警阀组和配有充气装置的预作用阀组,其空气压缩机和气压控制装置状态应正常,压力表显示应符合设定值。
5.9.2.5 预作用报警阀组和雨淋报警阀组的电磁阀启、闭及反馈信号,应灵敏、可靠。
5.9.2.6 配置有传动管的雨淋报警阀组,其传动管的压力表显示应符合设定值,气压传动管的供气装置应符合5.9.2.4的要求。
5.9.3 水流指示器
5.9.3.1 水流指示器上应有明显、清晰的标志。
5.9.3.2 水流指示器的启动与复位应灵敏、可靠,并应能及时反馈信号。
5.9.4 喷头
5.9.4.1 喷头的型号、规格及公称动作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9.4.2 喷头安装应牢固、整齐,无明显的磕碰伤痕及变形,表面涂层或镀层应完整,无附着物、悬挂物;安装于存在碰撞、冰冻可能或腐蚀气体环境中的喷头,应有防护措施。
5.9.4.3 喷头的安装间距、部位以及溅水盘与顶板或梁等周围障碍物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5.9.5 末端试水装置
阀门、试水接头、压力表和排水管应正常,且应无渗漏现象,排水管的管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5.9.6 系统功能
5.9.6.1 湿式系统
5.9.6.1.1 开启末端试水装置后,出水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压力开关、流量开关应动作,水力警铃应鸣响;压力开关、流量开关应直接联锁启动消防水泵;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流量开关及消防水泵的反馈信号应正常。
5.9.6.1.2 应在开启末端试水装置后5min内自动启动消防水泵。
5.9.6.1.3 报警阀动作后,距水力警铃3m远处的警铃声压级不应小于70dB。
5.9.6.2 干式系统
5.9.6.2.1 开启系统末端试水装置后,报警阀、压力开关、流量开关应动作,并联动启动排气阀入口电动阀与消防水泵,供气装置应停止供气,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流量开关、电动阀和消防水泵的反馈信号应正常。
5.9.6.2.2 开启末端试水装置1min后,其出水压力不应低于0.05MPa。
5.9.6.2.3 报警阀动作后,距水力警铃3m远处的警铃声压级不应低于70dB。
5.9.6.3 预作用系统
5.9.6.3.1 火灾报警控制器确认火灾后,应能自动启动预作用报警阀组的电磁阀、排气阀入口电动阀,压力开关、流量开关应动作并自动联锁启动消防水泵。
5.9.6.3.2 系统启动后,达到系统充水时间时,末端试水装置的出水压力不应低于0.05 MPa。
5.9.6.3.3 报警阀动作后,距水力警铃3m远处的警铃声压级不应低于70dB。
5.9.6.3.4 消防控制设备应显示电磁阀、电动阀、水流指示器、流量开关及消防水泵的反馈信号。
5.9.6.4 雨淋系统
5.9.6.4.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确认火灾后,或传动管泄压后,系统应能启动雨淋阀,压力开关、流量开关应能及时动作,并联锁启动消防水泵;雨淋阀、消防水泵、压力开关、流量开关的动作反馈信号应正常。
5.9.6.4.2 距水力警铃3m处的警铃声压级不应低于70dB。
5.9.6.4.3 并联设置多台雨淋阀组的系统,其逻辑控制关系应符合设计要求。
5.9.6.5 水幕系统
5.9.6.5.1 自动控制的系统,应符合5.9.6.4.1~5.9.6.4.3的要求。
5.9.6.5.2 人工操作的系统,控制阀的启、闭应灵活、可靠。
5.9.6.6 水喷雾灭火系统
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系统功能应符合5.9.6.4的要求。
5.10 细水雾灭火系统
5.10.1 一般要求
细水雾灭火系统应设置在自动控制状态。检测前,应查看系统的控制方式和联动程序。
5.10.2 储水瓶组和储气瓶组
5.10.2.1 采用瓶组式细水雾系统时,储水瓶组和储气瓶组应在有效的检验周期内,瓶组各组件的固定和支撑应稳固,固定框架应进行防腐处理。瓶组的存放位置及环境应符合其安全、正常运行的要求。
5.10.2.2 瓶组的机械应急操作处应有明显标志,应急操作装置的铅封应完好。
5.10.2.3 储存容器上应注明储存水或气体的名称,灭火剂驱动装置和分区控制阀应有明显的分区标志牌且标示正确、清晰。
5.10.2.4 储存容器上的液位计和(或)压力显示装置正面应朝向操作面,液位或储存压力显示应正常并在设计值范围内;储存容器上安全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应符合设计规定。
5.10.3 控制阀组
5.10.3.1 应有注明系统名称和保护区域的标志牌,且内容正确、清晰,阀组的观测仪表位置和显示应符合设计要求。
5.10.3.2 开式系统的分区控制阀应处于全部关闭状态,闭式系统的分区控制阀处于全部开启状态且应为带开关锁定或开关指示的阀组;分区控制阀前后的阀门应处于常开位置;分区控制阀应具有启闭状态的信号反馈功能。
5.10.3.3 阀组的组件应灵敏、可靠。开式系统的分区控制阀应能采用手动和自动方式可靠动作,闭式系统的分区控制阀应能采用手动方式可靠动作。
5.10.4 喷头
喷头的技术要求应符合5.9.4的规定。喷头应无被拆除、遮挡等情况,且开式喷头应没有喷嘴堵塞情况。
5.10.5 系统功能
5.10.5.1 闭式细水雾系统开启试水阀后,泵组应能及时启动并发出相应的动作信号,出水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系统的动作信号反馈装置应及时发出系统启动的反馈信号并在消防控制设备上正确显示。
5.10.5.2 开式细水雾系统应能接收火灾报警信号,自动或手动开启系统的分区控制阀、泵组或瓶组,直至相应防护区或保护对象保护面积内的细水雾正常喷放,响应时间和压力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喷雾形态应正常。消防控制设备上应正确显示分区控制阀和泵组、瓶组的状态。其他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应能正常启动并发出正确的反馈信号。相应场所入口处的警示灯应正常动作。瓶组式细水雾系统可进行模拟细水雾喷放试验。
5.11 泡沫灭火系统
5.11.1 泡沫液储罐
5.11.1.1 罐体铭牌或标志牌上应清晰注明泡沫灭火剂的名称、型号、混合比、泡沫灭火剂的有效日期和储量。
5.11.1.2 储罐的配件应齐全、完好,液位计、呼吸阀、安全阀和压力表的状态应正常。
5.11.1.3 储罐及其配件存放位置和环境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采取防晒、防冻和防腐等措施。
5.11.2 比例混合装置
5.11.2.1 混合器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液流指示方向正确。
5.11.2.2 阀门应能灵活启闭,压力表外观完好、显示正确并符合设计要求。
5.11.3 泡沫产生器
5.11.3.1 泡沫产生器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5.11.3.2 吸气孔、发泡网和暴露的泡沫喷射口,应无杂物进入或堵塞现象;泡沫出口附近不应有阻挡泡沫喷射及泡沫流淌的障碍物。
5.11.4 泡沫消火栓(箱)
5.11.4.1 配备的泡沫枪、水带应齐全,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工作压力满足设计要求。
5.11.4.2 外观正常,阀门应能灵活手动打开和关闭。
5.11.5 泡沫喷头
喷头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吸气孔、发泡网无堵塞现象。喷头四周不应有阻挡泡沫喷射的障碍物,泡沫应能直接喷射到保护对象上。
5.11.6 系统功能
应能按设定的控制方式正常启动泡沫灭火系统,系统启动后,泡沫消防水泵、比例混合装置、泡沫产生装置的工作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泡沫产生装置喷洒泡沫应正常。
5.12 气体灭火系统
5.12.1 储存装置
5.12.1.1 储存容器应在有效的检验周期内,储存容器及其组件的固定应牢固,手动操作装置的铅封应完好。
5.12.1.2 灭火剂储存容器上应注明灭火剂的名称和编号,驱动气体储存容器和选择阀应有明显的分区标志牌且标示正确、清晰,选择阀应能灵活手动启闭。
5.12.1.3 具有压力显示功能的储存容器,压力表正面应朝向操作面且其压力显示应正常并处于设计工作压力范围值内。
5.12.1.4 带有称重装置的储存容器,其称重装置应正常,并应有原始重量标记。
5.12.1.5 高压二氧化碳储存容器在灭火剂的失重量达到设定值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
5.12.1.6 低压二氧化碳储存容器的制冷装置应正常运行,温度和压力的控制值应符合设定值。
5.12.1.7 储存容器的存放位置及环境应符合其安全、正常运行的要求。
5.12.1.8 在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上,应设安全泄压装置和压力表。组合分配系统的集流管,应设安全泄压装置。安全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应符合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规定。
5.12.2 喷嘴
5.12.2.1 喷嘴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喷口方向应正确、无堵塞现象,喷嘴应有表示其型号、规格的永久性标志。
5.12.2.2 对于多尘或腐蚀性场所,喷嘴应有相应的防护措施。
5.12.3 气体灭火控制器
5.12.3.1 气体灭火控制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5.3.3和5.3.5的要求。
5.12.3.2 自动、手动转换功能应正常;灭火控制器处于自动状态时,应能实现手动操作启动方式。
5.12.3.3 灭火控制方式所处状态应有明显的标志或灯光显示,反馈信号显示应正确。
5.12.4 系统功能
5.12.4.1 防护区内及其入口处的声光报警装置和入口处的安全标志、紧急启/停按钮应正常。
5.12.4.2 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
5.12.4.3 火灾报警控制器确认火灾报警后的延时启动时间应符合设定值。
5.12.4.4 模拟启动试验和模拟喷气试验应符合 GB 50263 的要求。
5.13 干粉灭火系统
5.13.1 干粉储罐
5.13.1.1 罐体应有明显的铭牌且标示清晰,其型号、规格及额定工作压力(20℃条件下)应符合设计要求。
5.13.1.2 罐体外观应正常,无明显缺陷。
5.13.1.3 干粉罐应有超压安全保护装置。
5.13.2 管道和阀门
5.13.2.1 阀门的通道及其接口内径应与干粉罐上干粉输送管道的内径一致。
5.13.2.2 进气阀应设在干粉储罐的底部,并应与驱动气体储瓶相连。
5.13.2.3 安全阀应安装在干粉罐的顶部,且不应设在有干粉的部位。
5.13.3 喷嘴
5.13.3.1 喷嘴的型号、规格和设置方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5.13.3.2 喷嘴的安装应牢固。
5.13.3.3 喷嘴上应安装防止湿气进入的密封帽,密封帽在喷嘴设计工作压力的气流作用下应能自动脱落。
5.13.4 驱动气体储瓶
驱动气体储瓶应处于有效的检验周期内,压力显示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容器阀的外观应良好。
5.13.5 系统功能
5.13.5.1 系统应具备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
5.13.5.2 选择阀应具备手动、自动控制打开的功能。
5.13.5.3 容器阀应具备手动、气动、电动等开启方式。
5.13.5.4 手动控制装置应设置在防护区外便于操作的安全位置。
5.13.5.5 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置在贮瓶间或防护区外便于操作的位置,并能在一个地点完成释放灭火剂的全部动作。
5.13.5.6 模拟自动启动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模拟火灾信号,灭火控制装置和报警控制装置在接到火灾信号后能启动;
b)声、光报警装置应能正常动作,且其报警声强符合设计要求;
c) 联动设备动作正确。
5.13.5.7 模拟喷射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灭火系统接到灭火指令后,能正常、可靠地启动,试验介质能从被试防护区内的每个喷嘴喷出,且喷射通畅;
b)有关声、光报警及反馈信号符合设计要求;
c)与灭火系统有关的联动设备动作正确、及时,符合设计要求;
d)干粉输送管道和相应的驱动气体管道等设备,无明显晃动和机械损伤或堵塞。
5.14 灭火器
5.14.1.1 选型、数量及放置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5.14.1.2 灭火器及灭火剂均应在有效期内,维修或检查标志及填写的内容应清晰、明确;报废年限应符合 XF 95 的要求。
5.14.1.3 筒体应无明显锈蚀和凹凸等损伤,手柄、插销、铅封、压力表等组件应齐全、完好;灭火器型号标识应清晰、完整。
5.14.1.4 压力表指针应在绿色区域范围内。
5.15 防烟系统
5.15.1 风机
5.15.1.1 风机的铭牌应清晰,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风机上应有注明系统名称和编号的标志,新风入口的防护网应完好。
5.15.1.2 风机启、停应正常,运转平稳,叶轮旋转方向正确,无异常振动与声响,反馈信号应正常。
5.15.2 送风阀(口)
5.15.2.1 阀体安装应牢固,无锈蚀及机械损伤。
5.15.2.2 送风阀(口)应能手动和自动开启,并可手动复位;开启与复位操作应灵活、可靠,关闭应严密,反馈信号应正确。
5.15.3 可开启外窗
5.15.3.1 外观应完好,组件应齐全。
5.15.3.2 可开启外窗开启应灵活、可靠。
5.15.3.3 设置手动开启装置时,手动开启装置能灵活、可靠地开启相应的外窗。
5.15.4 控制柜
5.15.4.1 柜体上应有注明系统名称和编号的清晰标志,且文字标注正确。
5.15.4.2 仪表、指示灯显示应正常,开关及控制按钮应灵活、可靠。
5.15.4.3 应具备手动、自动切换功能且能可靠切换。
5.15.5 系统功能
5.15.5.1 应能自动和手动启动相应区域的送风阀(口)、送风机,并能向火灾报警控制器正确反馈信号;任一送风阀(口)开启后应能联动送风机启动。
5.15.5.2 防烟楼梯间的余压值应为40 Pa~50 Pa,前室、合用前室、封闭避难层(间)的余压值应为25 Pa~30 Pa;疏散门门洞的断面风速应符合设计要求。
5.16 排烟系统
5.16.1 风机
排烟风机、补风机的技术要求应符合 5.15.1 的相关规定。
5.16.2 排烟阀、排烟防火阀
排烟阀、排烟防火阀的技术要求应符合 5.15.2 的相关规定。
5.16.3 自然排烟窗(口)
5.16.3.1 外观应完好,组件应齐全。
5.16.3.2 排烟窗(口)的开启应灵活、可靠,开启方向应正确。
5.16.3.3 设置手动开启装置时,手动开启装置应能灵活、可靠地开启相应的排烟窗(口)。
5.16.4 挡烟垂壁
5.16.4.1 挡烟垂壁的安装位置与下垂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16.4.2 活动挡烟垂壁的自动启动和现场手动启动功能应正常,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动相应防烟分区的全部活动挡烟垂壁, 60s以内挡烟垂壁应开启到位。
5.16.5 控制柜
控制柜的技术要求应符合 5.15.4 的相关规定。
5.16.6 系统功能
5.16.6.1 应能自动和手动启动相应区域的排烟阀(口)、排烟风机,并能向火灾报警控制器正确反馈信号。设置补风的系统,应能在启动排烟风机的同时启动补风机。任一排烟阀(口)开启后,应能联动排烟风机启动。排烟防火阀关闭时应能联锁关闭相应的排烟风机。
5.16.6.2 排烟口的风速及排烟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置补风系统时,补风口的风速及补风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5.16.6.3 当通风与排烟合用风机时,应能自动切换到排烟运行状态。
5.16.6.4 自动排烟窗系统,应具有手动和自动开启功能,且应能灵活、可靠地打开和关闭。
5.17 防火分隔设施
5.17.1 防火门
5.17.1.1 组件应齐全、完好,开关应灵活,关闭应严密。
5.17.1.2 常闭式防火门开启后应能自动闭合,双扇和多扇防火门应能按顺序关闭;防火门关闭后应能从内、外两侧手动开启。
5.17.1.3 在接收到火灾报警信号后,电动常开防火门应能自动关闭并反馈信号。
5.17.1.4 设置在疏散通道上并具有门禁控制要求的防火门,应能自动和手动解除门禁。
5.17.2 防火卷帘
5.17.2.1 组件应齐全、完好,紧固件应无松动现象。
5.17.2.2 现场手动、远程手动、自动控制和机械操作应正常,关闭应严密。
5.17.2.3 运行时应平稳顺畅、无卡涩现象。
5.17.2.4 防火卷帘接到火灾报警指令后,应能按程序下降至地面,并向火灾报警控制器正确反馈信号。
5.17.3 电动防火阀
5.17.3.1 应安装牢固,无锈蚀和机械损伤。
5.17.3.2 防火阀应能手动和自动开启,并可手动复位;开启与复位操作应灵活、可靠,关闭应严密,反馈信号应正确。
5.18 消防电梯
5.18.1 设置在首层的消防电梯迫降按钮,应具有易碎透明保护罩;触发迫降按钮后,应能控制消防电梯下降至首层,此时其他楼层的控制按钮不能控制消防电梯停靠,只能在轿厢内控制。
5.18.2 轿厢内的专用对讲电话通话应正常、音质清晰。
5.18.3 电梯从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60 s。
5.18.4 联动控制的消防电梯,应能由消防控制设备手动和自动控制电梯回落至首层或转换层,并能接收反馈信号。
5.18.5 消防电梯的防水功能应正常。
5.19 消防救援口
5.19.1 消防救援口的净高和净宽均不应小于 1.0 m。
5.19.2 沿外墙的每个防火分区在对应消防救援操作面范围内设置的消防救援口不应少于2个。
5.19.3 消防救援口应设置可在室内和室外易于辨识的永久性明显标志。